2019年,阿里巴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(chuàng)新獎。2020年,通過阿里平臺助農脫貧多個先進個人的故事涌現。
他們當中,有大家熟悉的淘寶主播黃薇(薇婭),也有淘寶農產品店主趙海伶、付凡平,女性占了多數,都在阿里平臺成功創(chuàng)業(yè),并成長為助農脫貧的帶頭人。
從平臺獲獎到個人獲獎,正是阿里巴巴“畝產一千美金”計劃的與眾不同——通過數字化、系統(tǒng)化、易擴展的“造血式”助農模式,讓農民真正掌握脫貧致富的“金鑰匙”。
薇婭,云南婭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,是阿里助農平臺上的社會公益代表。
作為阿里巴巴“助農大使”,淘寶“帶貨女王”薇婭把直播間“搬”到一個個阿里重點幫扶的貧困縣,近兩年,她做了近百場助農直播,累計引導農產品成交5.6億元并不斷詮釋著數字助農的“加速度”。
趙海伶,四川青川恒豐食用菌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,是阿里助農平臺上的大學生創(chuàng)業(yè)代表。
2009年,趙海伶大學畢業(yè)后,回到家鄉(xiāng)青川,恰好阿里巴巴正參與青川重建。她在青川“阿里之家”接受培訓,開起淘寶店銷售當地土特產,曾被阿里巴巴評為“全球十佳網商”。短短10年間,淘寶店轉型為省級龍頭企業(yè),帶動青川4000多食用菌農戶致富,為留守貧困婦女老人提供務工崗位。
付凡平,陜西宜川蒙恩農產品經銷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,在阿里助農平臺上實現自我脫貧并帶動他人脫貧。
18歲時的一場大火奪走付凡平的雙手,全身燒傷80%。但她堅決不向命運低頭。2015年,付凡平開了一家淘寶店,當年她家就成功脫貧。阿里巴巴公益“魔豆媽媽”項目,也為她提供了各種支持。她從貧困戶變成全國殘疾人自強模范,帶動300多名殘疾人就業(yè),手把手指導60余人注冊和開辦淘寶網店。
在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背后,越來越多的“新農人”,正在阿里助農平臺上涌現。例如,在薇婭直播間“隔壁”,淘寶直播已經孵化了10萬農民主播。超過120萬個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賣家在淘寶天貓開店,創(chuàng)造336萬個就業(yè)機會。
通過實施“畝產一千美金”計劃,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大型數字助農平臺之一:聚合淘寶、天貓等20多個業(yè)務力量,在全國落地1000個數字農業(yè)基地,形成阿里云智慧農業(yè)、螞蟻普惠金融、菜鳥鄉(xiāng)村物流、村播帶貨等數字操作方案,助推各地農業(yè)數字化轉型。
這是“造血式助農”的成果體現。近三年來,阿里平臺銷售農產品超5400億元。過去5年間,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平臺的網絡銷售額超過3100億元。
阿里巴巴不斷構建和完善以科技、物流、新零售、普惠金融為核心能力的數字化助農體系,并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數字技能培訓。



